
【口腔頜面外科學】
下列關于黏液表皮樣癌特點的描述,錯誤的是
A.約2/3的黏液表皮樣癌發(fā)生在腮腺
B.有的無包膜而向周圍組織浸潤
C.低分化型常見頸淋巴結轉移
D.血行轉移多見,且多轉移至肝臟
E.高分化型生長慢、轉移率低、預后較佳
【標準答案】D
【答案解析】此題是專業(yè)知識與理論試題,考查考生對唾液腺黏液表皮樣癌臨床特征的掌握。此題正確答案應是D.唾液腺黏液表皮樣癌在大唾液腺多見于腮腺,小唾液腺多見于腭腺。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臨床上與多形性腺瘤相似,生長緩慢,淋巴結轉移率低,預后佳。低分化黏液表皮樣癌生長迅速,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清,活動度差,不少病例見頸淋巴結轉移。無論高分化或低分化黏液表皮樣癌均很少發(fā)生血行轉移。
【口腔頜面外科學】
關于腮腺多形性腺瘤手術方式的選擇,錯誤的是
A.單純腫瘤摘除術
B.將腫瘤連同周圍腮腺組織一并切除術
C.腫瘤在淺葉時,將腫瘤和腮腺淺葉一并切除術
D.腫瘤在深葉時,將腫瘤連同全腮腺切除術
E.各種術式均要保留面神經(jīng)
【標準答案】A
【答案解析】此題屬專業(yè)知識與理論試題,考查考生對腮腺多形性腺瘤手術治療原則的理解。腮腺多形性腺瘤行單純腫瘤摘除術是錯誤的,因腮腺多形性腺瘤為臨界性腫瘤,包膜不完整,如行單純摘除術易造成術后復發(fā)。作為口腔頜面外科醫(yī)師對此治療原則不掌握會給患者的治療帶來嚴重后果,造成以后腫瘤種植性復發(fā)。
【口腔頜面外科學】
囊性淋巴管瘤的臨床表現(xiàn)如下,除外
A.好發(fā)于兒童及青少年
B.主要發(fā)生于頸部、鎖骨上
C.表面皮膚正常、柔軟有波動感
D.內(nèi)有透明淺黃色水樣液體
E.有可壓縮性,體位移動試驗陽性
【標準答案】E
【答案解析】此題屬專業(yè)知識理解與記憶的試題,考查考生對囊性淋巴管瘤臨床表現(xiàn)的理解。囊性淋巴管瘤的臨床表現(xiàn)應是好發(fā)于兒童及青少年,主要發(fā)生在頸部、鎖骨上,表面皮膚正常、柔軟有波動感,穿刺可吸出透明、淡黃色水樣液體,鏡檢有淋巴細胞。有可壓縮性、體位移動試驗陽性是血管畸形的臨床特征,也是與囊性淋巴管瘤的重要鑒別點之一。
【口腔頜面外科學】
血友病患者必須拔牙時,首要處理原則是
A.拔牙創(chuàng)內(nèi)填塞止血材料
B.注射止血藥
C.麻醉藥中多量腎上腺素
D.操作輕柔。減少創(chuàng)傷,縫合拔牙創(chuàng)
E.術前、術后多次輸新鮮血
【標準答案】E
【答案解析】此試題屬基本知識與理論試題,考查考生對拔牙適應證和禁忌證以及如何預防拔牙意外的理解。血友病是遺傳性血液凝固異常的疾病,多為凝血因子Ⅷ缺乏的出血性疾病。如必須拔牙,術前、術后需輸少量新鮮血(或新鮮血漿)或輸入抗血友病球蛋白。答案D(操作輕柔,減少創(chuàng)傷,縫合拔牙創(chuàng))不能解決血友病患者拔牙后造成出血不止的問題,選擇這種答案反映考生對血友病缺乏認識。
【口腔解剖生理學】
造成牙齒鄰面磨耗的主要原因是
A.牙生理性遠中移動
B.牙生理性近中移動
C.牙垂向移動
D.牙頰向移動
E.牙舌向移動
【標準答案】B
【答案解析】本題屬基本概念試題,考核知識點是牙齒的磨耗。
牙齒本身有一定的生理性動度;有的上下頜牙的牙長軸微向前方傾斜;閉口時在提頜肌的收縮作用下,下頜向上前方運動,(牙合)力為向上、向前,推動牙弓向前、向近中移動,因此造成牙齒鄰面磨耗的主要原因是牙生理性近中移動。答案B正確。
【口腔解剖生理學】
人群中咀嚼類型最多見的是
A.雙側同時咀嚼
B.雙側交替咀嚼
C.右側咀嚼
D.左側咀嚼
E.后牙咀嚼
【標準答案】B
【答案解析】本題屬基本概念試題,考核知識點是咀嚼運動類型。
咀嚼運動的類型分為雙側咀嚼運動和單側咀嚼運動。雙側咀嚼運動又有雙側交替咀嚼和雙側同時咀嚼兩種情況。有67%以上的個體,在兩側牙列對稱、牙尖協(xié)調、功能潛力相等、咬合無障礙時,是多向地兩側交替的咀嚼運動。只有10%的個體,在咀嚼食物末期,吞咽之前,出現(xiàn)雙向同時咀嚼。回避(牙合)的早接觸,或因牙齒、牙周疾病及牙列部分缺失等因素形成單側咀嚼運動,是異常的咀嚼類型。答案B正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