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學(xué)教育網(wǎng)整理了中藥士考試的相關(guān)考點,供考生分享。
(1)煎煮器具 煎藥的器具很多,但以陶瓷器皿中的砂鍋為好。若無陶器,可用白色的搪瓷器皿、鋁鍋代替,但切忌用銅、鐵、錫等制成的器具。
(2)煎煮用水 煎藥用水,一般認(rèn)為新鮮清潔的自來水、河水、湖水、井水、泉水及池溏水都可以作為煎藥用水。
(3)煎煮火候 煎一般藥宜先武火后文火……
(4)煎煮方法、提前浸泡30~60分鐘為宜,一般用水量為將飲片適當(dāng)加壓后,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厘米為宜。一劑藥一般至少應(yīng)煎兩次。發(fā)散藥及芳香性藥物,應(yīng)當(dāng)用武火迅速煮沸數(shù)分鐘后改用文火略煮10~15分鐘即可,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、骨角類、貝殼類、甲殼類及補(bǔ)益藥,一般宜煮沸后文火久煎30分鐘以上,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
(5)特殊煎煮法 一般藥物可同時入煎,但部分藥物由于性質(zhì)、性能及臨床用途、所需煎煮時間不同,入藥方法也不同。
1.先煎 礦物、貝殼類藥物如石膏、磁石、牡蠣等,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,應(yīng)先煎20-30分鐘左右再納入其它藥同煎;毒性大的藥物如川烏、草烏、附子、天南星等,久煎可降低毒性,也宜先煎45“60分鐘,以確保用藥安全。
2.后下 有效成分煎煮時容易揮散,如薄荷、大黃、番瀉葉等,入藥宜后下,待它藥煎煮5“10分鐘后,投入,煎沸幾分鐘即可。久煎破壞有效成分的藥物大黃、番瀉葉等。
3.包煎 蒲黃、海金沙等藥材質(zhì)地過輕,煎煮時易飄浮在藥液面上,或成糊狀,不便于煎煮及服用;車前子、葶藶子等藥材較細(xì),又含淀粉、粘液質(zhì)較多的藥物,煎煮時容易粘鍋、糊化、焦化;辛夷、旋覆花等藥材有毛,對咽喉有刺激性,這幾類藥入藥時宜用紗布包裹入煎。
4.另煎 人參、西洋參、羚羊角等貴重藥物宜另煎頻頻灌服或再與其它藥同服,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它藥渣吸附,造成浪費。
5.烊化 阿膠、鹿角膠等膠類藥,容易粘附于其它藥渣及鍋底,既浪費藥材,又容易熬焦,宜另行烊化,再與其它藥汁兌服。
6.沖服 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藥及竹瀝等汁液性藥材以及飴糖、蜂蜜,宜用煎好的其它藥液或開水沖服。
7.煎湯代水:灶心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