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免費試聽
- 免費直播
時間待定
詳情時間待定
詳情1.皮質脊髓束病變
?。?)痙攣性偏癱步態(tài):為單側病變。病側上肢通常為屈曲、內收姿勢,腰部向健側傾斜,下肢伸直、外旋,向外前擺動(代償髖、膝屈肌及踝背屈肌無力導致的拖腳),行走時呈劃圈樣步態(tài);輕癥病人只表現下肢拖曳步態(tài)。見于腦卒中后遺癥等。
?。?)痙攣性截癱步態(tài):雙側嚴重痙攣性肌張力增高,病人雙下肢強直內收,伴代償性軀干運動,行走費力,呈剪刀樣步態(tài)。常見于腦癱患兒、脊髓外傷等。
2.失用步態(tài) 雙側額葉病變所致,常見于腦積水或進行性癡呆。病人無肢體無力或共濟失調,但不能自行站立或正常行走,表現步態(tài)不穩(wěn)、不確定和小步伐,腳好像粘到地上,伴明顯遲疑(凍結)現象和傾倒。
3.小步態(tài) 見于額葉(皮質或白質)病變。表現小步、拖曳,起步或轉彎緩慢,步態(tài)不穩(wěn)。易誤診為帕金森病步態(tài),但小步態(tài)為基底寬。上肢有擺動動作,伴認知障礙、額葉釋放癥狀、假性延髓性麻痹、錐體束征和括約肌功能障礙等,可資鑒別。但需注意額顳癡呆患者也可合并帕金森病。
4.錐體外系病變
?。?)慌張步態(tài):見于晚期帕金森病。行走時軀干彎曲向前,髖、膝和踝部彎曲,起步慢、止步難和轉身困難,小步態(tài)擦地而行,呈前沖狀,易跌倒。上肢協(xié)同擺動消失。
(2)肌張力障礙的特征是肢體或軀干姿勢異常,可影響運動或導致扭曲、奇異步態(tài)。
5.小腦性共濟失調步態(tài)
?。?)小腦蚓部病變導致軀干性共濟失調,步態(tài)不規(guī)則、笨拙、不穩(wěn)定和寬基底,轉彎困難,不能走直線。見于小腦中線腫瘤和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等。
(2)小腦半球病變導致步態(tài)不穩(wěn)或粗大的跳躍動作(舞蹈樣步態(tài)),左右搖晃,向病側傾斜,視覺可部分糾正,常伴肢體辨距不良。見于小腦病變和多發(fā)性硬化等。
6.醉酒步態(tài) 見于酒精或巴比妥類中毒。步態(tài)蹣跚、搖晃和前后傾斜,似欲失去平衡而跌倒,不能通過視覺糾正。與小腦性共濟失調步態(tài)區(qū)別是,醉酒者可在窄基底面上行走短距離并保持平衡,而小腦性共濟失調始終為闊基底步態(tài)。
7.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(tài) 見于Friedreich共濟失調、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、多發(fā)性硬化、脊髓癆和感覺神經病等?;颊唛]眼站立不能,搖晃易跌倒,睜眼時視覺可部分代償(Romberg征);行走時下肢動作沉重,高抬足,重落地,夜間走路或閉眼時加重。
8.跨閾步態(tài) 見于腓總神經麻痹、腓骨肌萎縮癥和進行性脊肌萎縮癥等。由于脛骨前肌、腓腸肌無力導致垂足,行走時患肢抬高,如跨門檻樣。
9.肌病步態(tài) 見于進行性肌營養(yǎng)不良癥等。由于軀干和骨盆帶肌無力導致脊柱前凸,行走時臀部左右搖擺,狀如鴨步。
10.癔癥步態(tài) 可表現奇形怪狀的步態(tài),下肢肌力雖佳,但不能支撐體重,醫(yī)學教.育網搜集整理向各個方向搖擺而似欲跌倒,攙扶行走時步態(tài)拖曳,但罕有跌倒致傷者。見于心因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