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免費試聽
- 免費直播

3月12日 19:00-21:00
詳情
3月7日 18:00-22:00
詳情病毒可自然感染細胞,它本身就有一套機制可將基因送入細胞核表現(xiàn),因此為一高效率的基因傳送系統(tǒng)。在利用病毒時,通常是把某個病毒基因拿掉,然后以治療基因取代而制備出具有感染力的病毒。但在設計任何一種病毒載體時,最重要的便是將病毒本身會致病的基因剔除,同時也須避免病毒發(fā)生突變而產生有傳染力且會致病的病毒。目前常用的病毒有反轉錄病毒、腺病毒、腺相關病毒與簡單病疹病毒等。
這些病毒各有其優(yōu)缺點,如反轉錄病毒是最早使用也是最普遍的載體,它可將目標基因嵌入細胞染色體,因此可長期表現(xiàn)所需的蛋白質,但反轉錄病毒只能將基因送入會分裂的細胞,對于體內許多不會分裂的細胞,如腦、神經(jīng)細胞,則無法成功。同時,若目標基因被嵌入染色體內調控細胞生長的基因位置,而將其截斷,則可能引發(fā)癌癥。腺病毒則可感染不分裂細胞,同時也已用來作為預防呼吸道感染的疫苗,因此也可作為基因治療載體,不過臨床實驗中發(fā)現(xiàn)會產生強烈副作用,此乃因腺病毒本身基因也會在細胞內表現(xiàn),而誘發(fā)強烈的免疫反應,因此新開發(fā)的載體已作改良將病毒本身基因去除。
腺相關病毒則是另一種可將基因嵌入染色體的病毒,此病毒本身并不會造成病癥,因此相對安全,但在制造此病毒時,須要利用腺病毒提供必要的蛋白質,因此在制造腺相關病毒后,須確保里面并不含有腺病毒才不會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;此外,腺相關病毒本身非常小,醫(yī)學教.育網(wǎng)搜集整理因此所能攜帶的目標基因大小只能到3.5~4千個堿基對,因而限制了它的用途。至于簡單病疹病毒則可感染神經(jīng)細胞,因此適合用于治療神經(jīng)退化性疾病,如帕金森氏癥、艾茲海默癥等。
3月12日 19:00-21:00
詳情3月7日 18:00-22:00
詳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