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免費試聽
- 免費直播
時間待定
詳情時間待定
詳情兒童患者的特點是年齡小,對疾病缺乏深刻認識,心理活動多隨治療情境而迅速變化。因為他們注意力轉移較快,情感表露又比較直率、外露和單純,不善于掩飾病情,所以只要依據其心理活動特點進行護理,易于引導他們適應新的環(huán)境。
兒童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發(fā)育不一,因此在患病時的反應也不一樣。在新生兒期易發(fā)生驚駭、哭叫和痙攣;幼兒期患者人院后易產生恐懼與對立情緒。學齡前期兒童患者有依戀家庭情緒,情感較為復雜,個性也在形成。學齡期兒童初入院時有懼怕心理,表現(xiàn)孤僻、膽怯、悲傷、焦慮等??傊?,兒童在患病期間,對父母更加依賴,更渴望父母的呵護,對門診或住院治療造成與父母短時或相對較長時間的分離,就會引起兒童的極大醫(yī)學教育`網搜集整理情緒反應,造成“分離性焦慮”情緒。
由于兒童年幼,常常不愿表達或表達不清自己的思想感情與心理反應,因此家屬往往成為孩子不恰當的代言人。在我國現(xiàn)實生活中,兒童大都是獨生子女,一旦生病,父母格外緊張、焦慮。他們大都過分照顧,夸大病情、對醫(yī)護人員提出過高要求。
少數年齡比較大的兒童,比如12~14歲的兒童,有些個性早熟,當他們患病以后,會產生像成人一樣的心理反應,盡管不像成人表現(xiàn)的那樣完全。他們從大人的表現(xiàn)中了解到自己的病是否嚴重;是否給自己的學習、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;給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;甚至想到疾病會導致死亡,進而感到恐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