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學教育網: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,十大品牌教育機構!
您的位置:醫(yī)學教育網 >衛(wèi)生資格考試>(032)消化科主治醫(yī)師(中級師) > 正文

消化內科:缺血性結腸炎

2009-06-04 17:17 來源:醫(yī)學教育網     【 】【打印】【我要糾錯

  概述

  腸道供血主要來自腹腔動脈,腸系膜上動脈和腸系膜下動脈及其分支。當這些血管發(fā)生血運障礙,相應腸道可發(fā)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損害。缺血性結腸炎多由腸系膜上動脈的中結腸動脈,右結腸動脈非閉塞性缺血所致;少數由微小栓子或血栓形成閉塞性缺血所致。本病發(fā)病年齡多在五十歲以上,其中半數患者有高血壓病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。男性略多于女性,以急性腹痛、腹瀉和便血為其臨床特點,分壞疽型,一過型和狹窄型。

  臨床表現

  1.急性腹痛:原發(fā)性,持續(xù)性伴陣發(fā)性加劇,早期惡心嘔吐,后期有不完全性腸梗阻表現,若出現腹膜刺激征提示腸壞死,腹膜炎;2.血性腹瀉;3.發(fā)熱;4.好發(fā)于老年人,多伴高血壓病,動脈硬化,心臟病,休克和長期服藥等病史。

  診斷依據

  1.大于或等于五十歲患者。伴有高血壓病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疾病,有時可有便秘,感染、服降壓藥、心律失常,休克等誘因。2.突發(fā)腹痛,腹瀉及便血。3.多有貧血,結腸鏡有特征性缺血壞死表現;鋇灌腸X線檢查,急性期可見拇指印,后期腸道狹管征象;腸系膜動脈造影可發(fā)現血管狹窄或阻塞表現。

  治療原則

  1.禁食、中、高流量供氧;2.積極消除誘因及治療伴發(fā)醫(yī)-學教育網-搜集-整理病;3.擴充血容量,疏通微循環(huán),改善腸粘膜缺血狀況;4.使用抗生素;5.改善全身狀況,抗休克,補液及糾正心衰;6.伴發(fā)病與合并癥治療;7.必要時手術治療。

  用藥原則

  1.早期猶應高度重視,分秒必爭,盡快疏通微循環(huán),供氧,使用“A”項藥物;2.病情嚴重者選用“B”、“C”,有血栓者采用溶栓治療;3.同時治療伴發(fā)。汗谛牟 用}硬化,高血壓及糖尿病,(用藥請參考有關篇章);4.病情反復,用藥療程延長;5.抗生素;選用適當抗生素是必要的;6.若有腸壞死,腸穿孔作手術治療;

  輔助檢查

  1.對早期輕癥者以檢查框限“A”能明確診斷;2.了解伴發(fā)病病種,病情采用檢查框限“B”;3.腸系膜動脈血管造影能明確缺血部位為進一步介入治療提供目標。

  療效評價

  1.治愈:腹痛、血性腹瀉完全消失,腸鏡顯示腸粘膜恢復正常;2.好轉:腹痛,血性腹瀉明顯好轉,腸粘膜趨向正常或遺留后腸腔狹窄;3.未愈:腹痛、血性腹瀉未緩解,甚至腸穿孔,多發(fā)生在壞疽型。

  專家提示

  本病是老年病之一,發(fā)病突然,壞疽型愈后極差,對治療成功與否影響重大。無論是內科、外科治療均應掌握時機,密切觀察,及時調整藥物,首先去除誘因,例如便秘、感染,心律失常,不合理使用降壓藥、休克等,建議患有冠心病,高血壓、動脈硬化及糖尿病的病人應堅持治療,多運動,促進血液回流,若出現不明原因突發(fā)腹痛及便血應警惕此病發(fā)生。

  上一篇: 消化內科:大腸癌

  下一篇: 消化內科:慢性腹瀉

相關新聞:
特別推薦
43大類,1000多門輔導課程
正保醫(yī)學會議中心
  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醫(yī)學教育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醫(yī)學教育網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本網授權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且必須注明“來源:醫(yī)學教育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  2、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,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。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,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,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。
本網轉載之作品,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,請與著作權人聯系,并自負法律責任。
  3、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