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學教育網: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,十大品牌教育機構!
您的位置:醫(yī)學教育網 >衛(wèi)生資格考試>(034)神經內科主治醫(yī)師(中級師) > 正文

帕金森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?

2009-10-16 09:32 來源:醫(yī)學教育網     【 】【打印】【我要糾錯

  1、(繼發(fā)性)帕金森綜合征:有明確病因可尋,如腦外傷、病毒性腦炎等。①藥物或中毒:神經安定劑、利血平、胃復安等可導致可逆性帕金森綜合征,發(fā)生于治療后或停藥后數月;CO、錳塵、MPTP、二硫化碳或焊接時接觸煙塵亦可引起;②血管性:多發(fā)性梗塞病史、假性球麻痹、腱反射亢進、病理征和神經影像學檢查等可提供證據;③腦炎后:20世紀上半葉流行性的昏睡性腦炎后常遺留帕金森綜合征,目前罕見。

  2、肝豆狀核變性:隱性遺傳性疾病、約1/3有家族史,青少年發(fā)病、可有肢體肌張力增高、震顫、面具樣臉、扭轉痙攣等錐體外系癥狀。具有肝臟損害,角膜K-F環(huán)及血清銅藍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現?膳c帕金森氏病鑒別。

  3、特發(fā)性震顫:屬顯性遺傳病,表現為頭、下頜、肢體不自主震顫,震顫頻率可高可低,低頻者甚似帕金森震顫。本病無運動減少、肌張力增高,及姿勢反射障礙,并于飲酒后消失、心得安治療有效等可與原發(fā)性帕金森氏病鑒別。

  4、進行性核上性麻痹:可有運動遲緩和肌強直,震顫不明顯;早期出現姿勢步態(tài)不穩(wěn)和跌倒但本病有核上性眼肌麻痹(以垂直凝視不能最具特征性)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。

  5、抑郁癥:可類似PD,且二者常在同一患者并存。但抑郁癥無肌強直和震顫,抗抑郁藥試驗治療可能有助于鑒別。

  6、彌散性路易體。多見于60-80歲,以癡呆、幻覺、帕金森綜合癥運動障礙為臨床特征,癡呆最早出現,進展迅速,可有肌陣攣,對左旋多巴反應不佳,但對其副作用極敏感。

  7、亨廷頓。如患者運動障礙以肌強直、運動減少為主,以被誤認為PD,根據家族史或伴癡呆可資鑒別。

  8、多系統(tǒng)萎縮:主要累及基底節(jié)、腦橋、橄欖、小腦及自主神經系統(tǒng),可有帕金森病樣癥狀,醫(yī)學教`育網搜集整理多數患者對左旋多巴不敏感,且影像學檢查可資鑒別。

  9、皮質基底節(jié)變性:有皮質復合感覺缺失、一側肢體忽略、失用、失語和癡呆等皮質損害癥狀,體檢可見眼球活動障礙和病理征。左旋多巴治療無效。

相關新聞:
特別推薦
43大類,1000多門輔導課程
正保醫(yī)學會議中心
  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醫(yī)學教育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醫(yī)學教育網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本網授權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且必須注明“來源:醫(yī)學教育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  2、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,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。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,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,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。
本網轉載之作品,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,請與著作權人聯系,并自負法律責任。
  3、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