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免費試聽
- 免費直播
1月6日 16:00-18:00
詳情1月9日 16:00-18:00
詳情有關方劑集錦相關知識點,以下是小編整理的“常見方劑--瀉心湯的用法/功效/主治/方解”,具體內(nèi)容如下,請考生查看!
【方劑名】瀉心湯,出自漢·《金匱要略》。
【組成】大黃二兩(6克)、黃連一兩(3克)、黃芩一兩(3克)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
【功效】瀉火解毒,清化濕熱。
【主治】邪火內(nèi)熾,迫血妄行,癥見吐血衄血等;或濕熱內(nèi)蘊而成黃疸,見有胸痞煩熱;或積熱上沖而致目赤且腫,口舌生瘡;或外科瘡瘍,見有心胸煩熱,大便干結等。
【臨床運用】臨床主要用于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癥。
上消化道出血:對照組61例給予常規(guī)的西醫(yī)治療方法,如輸液、輸血、抗感染、補充電解質(zhì)等;治療組62例在常規(guī)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瀉心湯合十灰散治療,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。療效標準以患者的吐血或者黑便的癥狀消失,消化道出血的伴隨癥狀明顯改善,連續(xù)3日以上大便常規(guī)潛血實驗呈陰性,血壓穩(wěn)定可以視為治愈。結果:治療后對照組總有效率是82.0%,治療組總有效率達到93.5%,治療效果明顯優(yōu)于對照組,具有統(tǒng)計意義。(《陜西中醫(yī)》2014年第7期)
【方解】本方用治實熱火盛之證,能瀉實火、解熱毒、清化濕熱,方中所用“三黃”均可泄熱化濕,又能清熱降火,使氣火下降,血行亦趨寧靜。大黃具有導熱下行,釜底抽薪,加強瀉火泄熱之功,所謂“以瀉代清”。臨床應用以高熱面赤、目赤煩躁、神昏發(fā)狂、吐血衄血、口舌生瘡、濕熱黃疸、疔瘡腫毒、下痢膿血、舌苔黃膩為辨證要點,對于濕熱交阻之證,熱重于濕或濕熱并重者較宜。凡屬陽虛失血或脾不統(tǒng)血之癥則忌用本方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通過實驗考察,得出瀉心湯的復方傳統(tǒng)湯劑有抑菌作用。
【方歌】瀉心湯將心火降,芩連大黃熱邪蕩,吐衄皆因血妄行,治療癰瘍也一樣。
以上即為“常見方劑--瀉心湯的用法/功效/主治/方解”的相關內(nèi)容介紹,更多方劑集錦相關內(nèi)容請關注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