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兒科學]缺鐵性貧血的鐵減少期,下列哪項指標開始降低
選項:
A.血清總鐵結合力
B.運鐵蛋白飽和度
C.血清鐵蛋白
D.血清鐵
E.細胞內鐵
答案:
C
解析:
答復:本題目選C
缺鐵對血液系統(tǒng)的影響
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,缺鐵時血紅素生成不足,進而血紅蛋白合成也減少,導致新生的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不足,細胞漿減少,細胞變;而缺鐵對細胞的分裂、增殖影響較小,故紅細胞數(shù)量減少程度不如血紅蛋白減少明顯,從而形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。缺鐵的病理生理通常包括以下三個階段:
①鐵減少期(irondepletion,ID):此階段體內儲存鐵已減少,但供紅細胞合成血紅蛋白的鐵尚未減少;
②紅細胞生成缺鐵期(irondeficienterythropoiesis,IDE):此期儲存鐵進一步耗竭,紅細胞生成所需的鐵亦不足,但循環(huán)中血紅蛋白的量尚未減少;
③缺鐵性貧血期(irondeficiencyanemia,IDA):此期出現(xiàn)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,還有一些非造血系統(tǒng)的癥狀。
有關鐵代謝的檢查
(1)血清蛋白(serurllferritin,SF):可較敏感地反映體內貯存鐵情況,在缺鐵的ID期即已降低,IDE和IDA期降低更明顯,因而是診斷缺鐵ID期的敏感指標。其放射免疫法測定的正常值:<3月嬰兒為194~238μg/L,3個月后為18~91μg/L;低于12μg/L,提示缺鐵。由于感染、腫瘤、肝臟和心臟疾病時SF明顯升高,故當缺鐵合并這些疾病時其SF值可不降低,此時測定紅細胞內堿性鐵蛋白(不受以上因素影響)有助診斷。
(2)紅細胞游離原卟啉(freeerythrocyteprotoporphyrin,F(xiàn)EP):紅細胞內缺鐵時FEP不能完全與鐵結合成血紅素,血紅素減少又反饋性地使FEP合成增多,未被利用的FEP在紅細胞內堆積,導致FEP值增高,當FEP>0.9/~mol/L(500~g/d1)即提示細胞內缺鐵。如SF值降低、FEP升高而未出現(xiàn)貧血,這是缺鐵IDE期的典型表現(xiàn)。FEP增高還見于鉛中毒、慢性炎癥和先天性原卟啉增多癥。
(3)血清鐵(SI)、總鐵結合力(TIBC)和轉鐵蛋白飽和度(TS):這三項檢查是反映血漿中鐵含量,通常在IDA期才出現(xiàn)異常:即SI和TS降低,TIBC升高。SI正常值為12.8-31.3μmol/L(75~175μg/d1),<9.0~10.7μmol/L(50-60/μg/d1)有意義,但其生理變異大,并且在感染、惡性腫瘤、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等疾病時也可降低。TIBC>62.7μmol/L(350ug/d1)有意義;其生理變異較小,在病毒性肝炎時可增高。TS<15%有診斷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