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“艾滋病的治療方式、艾滋病的檢測方法都有哪些?”相關內(nèi)容,相信大家都想知道,為方便了解,在此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內(nèi)容:
艾滋病如何治療
1.中醫(yī)藥治療
原則是扶正祛邪結合,以扶正為主,強調以人為本,整體調節(jié),其毒性小,副作用小,易于長期服用。起效慢,但作用持久,是多種機制的綜合作用,不易產(chǎn)生耐藥性。可改善癥狀,配合機會性感染治療,有助于疾病恢復。
2.免疫治療和免疫重建
治療原則以扶持脾、腎為重點,包括對氣、血、陰、陽的輔助補益。除此,通過生物制劑和利用逐步增加,防止免疫系統(tǒng)崩潰和AIDS發(fā)作。
3.抗感染治療
抗感染治療是針對各種機會性感染用藥。主要是對肺囊蟲肺炎、弓形蟲病、真菌感染及結核分枝桿菌、卡波氏肉瘤等的對癥治療。其治療藥物包括:抗病毒類感染藥物、抗細菌感染藥物、抗真菌類藥物和抗原蟲類抗生素。
4.基因治療
是指通過基因水平的操縱而達到治療或預防疾病的療法。對治療艾滋病來說,可采用不同方法將抗病毒基因注入病人體內(nèi),找到所需要治療的CD4細胞插入,阻止艾滋病毒復制。
5.腫瘤治療
卡波氏肉瘤是艾滋病的常見腫瘤,常選用長春新堿及長春花堿。針對卡波氏肉瘤的中醫(yī)藥治療方法可采用活血化瘀、軟堅散結及清熱解毒。
6.抗病毒治療
抗HIV病毒治療的藥物分為兩類。第一類就是逆轉錄酶抑制劑,這類藥物包括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和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。第二類是蛋白酶抑制劑,它是阻止進入細胞的前體蛋白質裂解,導致無感染病毒顆粒的堆積。
艾滋病的檢測方法
1、抗體檢測
主要有酶聯(lián)免疫吸附試驗(ELISA)和免疫熒光試驗(IFA)。ELISA用去污劑裂解HIV或感染細胞液提取物作抗原,IFA用感染細胞涂片作抗原進行抗體檢測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陽性標本應重復一次。WB法是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將HIV蛋白進行分離,再經(jīng)傳移電泳將不同蛋白條帶轉移于硝酸纖維膜上,加入病人血清孵育后,用抗人球蛋白酶標抗體染色,就能測出針對不同結構蛋白抗體,如抗gp120、gp41、P24抗體,特異性較高??焖贆z測法,也稱為金標法,也是抗體檢測的一種方法,根據(jù)免疫層析法的原理,用于HIV抗體檢測的定性檢測。
2、HIV抗體檢驗
血液或體液中的HIV抗體檢驗。應在經(jīng)衛(wèi)生行政管理部門正式批準的“HIV初篩實驗室”進行檢驗。血液標本用固相酶聯(lián)免疫吸附試驗(ELISA)檢查HIV抗體,結果陽性者為可疑感染者,其檢驗標本應經(jīng)當?shù)氐摹癏IV確證實驗室”用更可靠的免疫印跡試驗來確定此抗體的特異性。如仍為陽性,即確定為HIV感染者。這是目前檢驗診斷的主要方法?,F(xiàn)國外已研究出用尿液或唾液來檢驗抗體的技術,但還未得到廣泛應用??贵w檢驗的不足之處是,感染后抗體的出現(xiàn)需要2——8周的時間,這一階段為不能檢出抗體的“窗口期”,是危險的可能傳播期。于是,又出現(xiàn)了抗原檢驗法。
3、病毒分離
常用方法為共培養(yǎng)法,即用正常人外周血液分離單個核細胞,加入病人單個核細胞診斷及艾滋病的研究中
4、CD4淋巴細胞計數(shù)
血液中的CD4淋巴細胞計數(shù)。HIV進入感染者體內(nèi)主要侵犯CD4淋巴細胞,侵入細胞內(nèi)繁殖并大量破壞這種有重要免疫功能的細胞。于是,患者的免疫功能發(fā)生缺陷而被破壞,免疫功能下降而出現(xiàn)各種各樣的感染,甚至正常存在的細菌、病毒和寄生蟲等都可感染AIDS.血液中的CD4淋巴細胞如低于500/微升,即是感染者已經(jīng)發(fā)病的標志。這是一項重要的區(qū)別HIV感染者與AIDS患者的檢驗。
5、抗原檢測
用ELISA檢測P24抗原,在HIV感染早期尚未出現(xiàn)抗體時,血中就有該抗原存在。由于P24量太少,陽性率通常較低?,F(xiàn)有用解離免疫復合物法或濃縮P24抗原,來提高敏感性。
6、AIDS患者進行治療
對已確診的AIDS患者進行治療(我國已實現(xiàn)免費治療)時,觀察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是檢驗患者血液中的HIV病毒的含量(血中載量)。根據(jù)病毒載量來調整藥物和藥物劑量,并觀察治療效果。如血中的病毒載量逐步減少則是治療有效。但HIV經(jīng)常會發(fā)生核酸序列的變異,而對藥物產(chǎn)生耐藥性。這時就需要檢驗病毒核酸的序列。需要用定量的病毒核酸擴增技術(定量PCR)和核酸的序列分析來檢驗。
7、核酸檢測
用核酸檢測法檢測HIV基因,具有快速、高效、敏感和特異等優(yōu)點。目前該法已被應用于HIV感染早期診斷及艾滋病的研究中……
以上為“艾滋病的治療方式、艾滋病的檢測方法都有哪些?”全部內(nèi)容,由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小編整理,更多信息請隨時關注醫(yī)學教育網(wǎ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