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芒竹葉草(變種)(植物分類學報)
種拉丁名:Oplismenus var.Submuticus
形態(tài)特征:葉鞘無毛,邊緣被纖毛;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3—8厘米、寬8—14毫米?;ㄐ蜉S粗糙,疏生毛;小穗孿生,長約3毫米;第一穎頂端芒長0.5—1厘米,第二穎頂端無芒。
產(chǎn)地分布:產(chǎn)四川、云南;生于林緣濕地。
臺灣竹葉草(變種) (植物分類學報)
種拉丁名 Oplismenus var.Intermedius
形態(tài)特征:與原變種區(qū)別為:葉片披針形,長9—13厘米,寬12—25毫米,小穗長3.5—4毫米;第二穎的芒長達3毫米,第二外稃頂端芒尖至具長約0.5毫米的芒。
產(chǎn)地分布:產(chǎn)四川、貴州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省區(qū);生于草地疏林陰濕處。
中間型竹葉草(變種) (海南植物志)
種拉丁名:Oplismenus var.Intermedius
種別名:大渡求米草(禾本科圖說)
形態(tài)特征:葉鞘密被疣基硬毛,邊緣被纖毛;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5—10厘米,寬5—15毫米,基部斜心形?;ㄐ蜉S及穗軸密被長柔毛和長硬毛;小穗孿生,稀上部者單生,長3—3.5毫米;兩穎均具5脈,第一穎具芒長5—10毫米,第一外稃頂端具小尖頭,具7—9脈。
產(chǎn)地分布:產(chǎn)浙江(南部)、臺灣、四川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;生于山地、丘陵、疏林下陰濕地。日本也有分布。
大葉竹葉草(變種) (海南植物志)
種拉丁名:Oplismenus var.Owatarii
種別名:大渡求米草(禾本科圖說)
形態(tài)特征:稈纖細,上升部分高30-80厘米。葉鞘、葉片、花序軸密生長柔毛或疣基毛,葉片披針形,長10—20厘米,寬15—30毫米。小穗孿生,長約牛毫米,第一穎的芒長約8毫米,具5脈;第二穎有長約1毫米的芒,具5—7脈;第一外稃頂端具小尖頭,具7-9脈。
產(chǎn)地分布:產(chǎn)貴州、臺灣、廣東、云南;生于山地疏林下陰濕處。分布日本、泰國北部。
福建竹葉草(植物分類學報)
種拉丁名:Oplismenus fujianensis
形態(tài)特征:稈較粗壯,基部平臥地面,節(jié)著地生根,上升部分高40—80厘米。葉鞘短于節(jié)間或上部者長于節(jié)間,密被疣基毛;葉舌膜質(zhì),頂端被長約1毫米短纖毛;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5—10厘米,寬1.5—2.5厘米,先端尖,基部多少包莖而不對稱,兩面密被毛。圓錐花序長10—15厘米,主軸及穗軸密被疣基毛;分枝長2—5厘米;小穗孿生(基部偶有3個簇生),較緊密排列于穗軸的一側,卵狀披針形,疏被毛,長2.5—3毫米,第一穎草質(zhì),長為小穗的1/2—2/3,頂端芒長2—4毫米,具3—5脈:第二穎頂端具芒長約0.5毫米或具小尖頭,具5-7脈;第一小花中性,外稃草質(zhì),與小穗等長,具7—9脈,內(nèi)稃狹小,膜質(zhì);第二外稃草質(zhì),平滑光亮,邊緣內(nèi)卷,包著同質(zhì)的內(nèi)稃;鱗被2,折疊,花柱基分離?;ü?-10月。
本種提示:本種與竹葉草O.Compositus(L.)Beauv.近似,所不同者花序分枝上的小穗排列較緊密,小穗較小,穎片具較短的芒或僅有小尖頭,以及葉鞘密被疣毛等特征。
產(chǎn)地分布:產(chǎn)福建;生于灌叢中陰濕處。
疏穗竹葉草(海南植物志)
種拉丁名:Oplismenus var.Patens
形態(tài)特征:稈纖細,基部平臥地面,節(jié)上生根,上升部分高30—60厘米,節(jié)無毛。葉鞘無毛,邊緣被纖毛;葉舌膜質(zhì),頂端被長約1毫米短纖毛;葉片質(zhì)地稍厚,長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10—15厘米,寬2—3.5厘米,兩面無毛。圓錐花序長20—25厘米,主軸及穗軸三棱形,無毛或被微毛;分枝5—8枚,互生而疏離,長6—10厘米;小穗單生,卵狀披針9臣,長約4毫米;第一穎頂端的芒長1—1.4厘米,具3—5脈;第二穎的芒長約為第一穎的一半;第一外稃與小穗近等長,背部疏生短毛,邊緣被纖毛,頂端具短芒,芒長2—2.5毫米,具7—9脈,內(nèi)稃缺;第二外稃厚紙質(zhì)或革質(zhì),稍短于第一外稃,光滑,頂端具長0.5—1毫米的芒,邊緣包著同質(zhì)的內(nèi)稃,先端稍露出。鱗片2,折疊,具3脈,花柱基分離?;ü?—11月。
產(chǎn)地分布:產(chǎn)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云南;生于山地林下陰濕處。分布日本。
云南竹葉草(變種) (植物分類學報)
種拉丁名:Oplismenus var.Yunnanensus
形態(tài)特征:與原變種主要區(qū)別為:葉片披針形至狹披針形,長5—9厘米,寬7—18毫米:第一穎頂端的芒長7—10毫米,第二穎的芒長為第一穎芒的1/3—1/2,第一外稃具長約1毫米的短芒。
產(chǎn)地分布:產(chǎn)海南、云南;生于疏林下陰濕處。
狹葉竹葉草(變種) (海南植物志)
種拉丁名:Oplismenus var.Angustifolius
形態(tài)特征:葉鞘無毛,邊緣被纖毛;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,長5—9厘米,寬4—7毫米,基鄰近心形;花序軸及穗軸被微毛或近無毛,小穗單生于穗軸上,疏離、長約4毫米,第一穎的芒長約5毫米,第二穎的芒長約為第一穎的1/5,第一外稃具7脈。
產(chǎn)地分布:產(chǎn)海南、云南;生于山地疏林下陰濕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