暈針是臨床護理工作中常見的不良反應,是一種血管抑制性暈厥,主要是由于血管迷走神經反射引起血管床擴張,外周血管阻力降低,回心血量減少,導致心輸出量降低,血壓降低,導致暫時性、廣泛性腦血栓減少,而發(fā)生的暈厥我院肝炎門診自2009年9月至11月共發(fā)生2例抽血暈針的患者。現報告如下。
1.病歷摘要
例1,女,30歲,診斷為“病毒性肝炎(乙型),慢性中度”。早晨空腹抽血前曾主訴因今早要抽血化驗導致昨晚失眠,并要求護士動作輕柔,重新更換止血帶,明顯表現出對抽血的恐懼情緒。抽血量多為16 ml,抽血時間較長為5 min。在抽血拔針時突然出現面色蒼白,出冷汗等癥狀,隨即又出現意識喪失、雙眼凝視癥狀。測血壓為87/52 mm Hg,脈搏57次/min,血糖3.8 mmol/L。立即予以去枕平臥位,加棉被保暖,以及2 L/min氧氣吸入后上述癥狀消失。
例2,男,25歲,診斷為“病毒性肝炎(乙型),慢性輕度”。早晨空腹駕駛摩托車1 h至醫(yī)院門診來抽血化驗,因寒冷導致手背及手臂血管明顯收縮。護士建議其休息片刻待肢體復溫后再行抽血,但患者為趕時間上班而拒絕,導致第一次抽血因血管不清而失敗,當第二次行抽血時面色蒼白、大汗淋漓,并主訴抽血側手臂疼痛并感頭暈、心慌。立即停止抽血,測血壓為92/58 mm Hg,脈搏52次/min,血糖3.7 mmol/L。并予以去枕平臥位,服用溫熱飲料后上述癥狀消失。
2.原因分析
抽血時發(fā)生暈針主要是由于患者對抽血知識了解甚少,對自身關注太多,害怕消毒隔離措施不到位導致交叉感染的發(fā)生;擔心抽血量多及化驗結果,心理承受及自我調節(jié)能力較弱,心理恐懼及疼痛難以忍受;晚上睡眠不佳,早晨空腹饑餓,機體處于應激狀態(tài),容易導致虛脫。
3.護理要點
3.1 注意抽血環(huán)境的布置 應保持抽血化驗室內采光良好,空氣流通,布局合理,指示明確,秩序井然。這可使患者減輕對抽血的恐懼心理。
3.2 做好消毒隔離措施 如:必須堅持一人一巾一止血帶的原則;為2例患者抽血間隔期間護士必須使用消毒液消毒雙手等措施,以打消患者害怕會發(fā)生交叉感染的念頭。
3.3 注意抽血護士的態(tài)度 應保持和藹的態(tài)度,溫和的語氣,耐心的解釋,始終對患者給予鼓勵和支持。
3.4 重點加強心理護理 護士在操作前應講解抽血的目的和注意事項,當患者表現出有緊張、恐懼的心理時則應分散其注意力,讓其先稍事休息,熟悉環(huán)境,使其思想上有個準備過程,緊張反應明顯者可指導其進行深呼吸、聽音樂等放松療法。待癥狀緩解后再行抽血。
3.5 加強病情的觀察 在抽血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手濕冷、面色蒼白等表現,并詢問患者是否有疼痛等不適癥狀。當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并給予相關處理。
3.6 做好相關知識的宣教 根據檢驗項目的不同需要指導患者是否空腹抽血。需空腹抽血者建議其前一天晚上保證睡眠充足,避免勞累;無需空腹者在感到饑餓時可先進食。抽血完畢,需用無菌棉簽在進針點進行局部按壓3~5 min止血,不可揉,以免造成皮下血腫,特別是對于肝硬化而引起凝血時間延長的患者來說更應注意。在發(fā)生患者因寒冷導致靜脈收縮時,必須做好解釋工作,讓其休息片刻或者用溫水洗手以加速靜脈恢復正常狀態(tài),減少穿刺失敗的發(fā)生。
3.7 加強技術操作水平 護士在行抽血時應做到動作輕柔、操作嫻熟、技術精湛、盡量選擇粗、直、彈性好的大靜脈,力爭做到一針見血。
3.8 注意與低血糖反應的區(qū)別 因患者常常是空腹進行抽血檢驗,容易發(fā)生低血糖反應,所以我們在發(fā)現患者出現面色蒼白,出冷汗等癥狀時應給予患者行血糖檢測,以確定是否發(fā)生低血糖反應。